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,自然资源丰富,县域森林覆盖率达82.78%,是名副其实的“天然氧吧”。近年来,福贡县委县政府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,书写着乡村振兴的“福贡故事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福贡自然景观
曾经,这里满是泥泞危险的土质山道,草果植株也只有零散分布;如今,沿沥青山路蜿蜒而上,草果海洋一望无际。钢混结构的悬索桥完全取代了昔日横跨怒江的溜索,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更好保障;边境幸福村建设彻底改变了缺乏系统管理的寨子面貌,村落的宜居指数更高了。今天的福贡,处处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着崭新的时代。
塘火茶香展现怒族风情
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在怒语中意为“人们向往的地方”,分明且凉爽的四季让这里成为了天然的徒步休旅之所。走进村落,干栏式竹楼、木楞房等鳞次栉比;步入室内,只见火塘置于室中央,火塘上设有铁质三脚架用于煮饭、取暖、招待宾朋。一排排悬挂的火腿、玉米,展现着幸福的丰收景象。傍晚席间,主人奏起达比亚,宾客们围炉夜话,灯火可亲。
在老姆登高山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,沏一壶当地特有的紫娟红茶,味甘醇厚、芳香四溢。紫娟是老姆登高山茶中的“贵族”,合作社负责人和大林介绍“老姆登茶厂之前是药材厂,那几年药材的价格很不好。”福贡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李成荣介绍,当时的老厂长提出,想带领大家改种茶叶得到了多数人支持。老厂长要求禁用农药化肥,茶地均采用人工除草。经过三年茶园转换期,老姆登高山茶顺利通过检测,被认证为有机茶。
基层治理圆梦亚坪小康
福贡县鹿马登乡亚坪村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岭上,村民以直过民族为主。曾经,由于村民较为原始的生活习惯,村容村貌的建设存在不小的阻力。为改变这一现状,驻村干部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“人居环境提升综合评分及‘红黑榜’公示栏”制度,村小组以定期公示的方式评比争优,互帮互助。“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,村民的卫生习惯逐步养成,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,亚坪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坚定了!”驻村干部说。
亚坪村党总支书记分享了乡村治理小妙招:“把村民当作自己的父母、兄弟、姊妹,像对待亲人般照顾好他们,村民也会理解我们村干部工作。坚持人民至上,一定要把人民举得高高,村干部带头做,大家就会跟上。”在福贡,亚坪村的变化不是个例,这里的每座村落都凝结着基层干部的执政智慧,彰显着地方政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执政理念。
干部包户践行与民同在
回顾脱贫攻坚阶段,福贡县践行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的目标,在工作中采用了干部包户制。“我承包了几户群众,主要负责人居环境和子女教育问题。”福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利才介绍,作为关联人,学校会及时向他反馈所负责的学生情况。
福贡县以前的水电基础设施不完善,村民的生活条件欠佳,环境卫生较差。随着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基层干部得以更高效地开展工作。目前,福贡县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,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。
搬迁安置改善群众生活
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前,福贡县的村落民居多依山而建,在两千余米的垂直自然带上错落分布。在脱贫攻坚期间,福贡县政府因地制宜、艰苦奋斗,兴建易地搬迁安置房,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生活。往日依山而居的怒族、傈僳族、白族、独龙族等各族群众,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纷纷从高山草甸及林地地区迁至河谷地区,住进了明亮整洁的楼房。
整齐排列的易地搬迁安置房
躬身田垄彰显党员本色
深夜,走进灯火通明的福贡县行政中心办公楼,墙上“今天再晚也是早,明天再早也是晚!”的标语,更体现着基层干部恪守的工作准则。近年来,福贡县基层干部深入乡村,思民生所急、虑百姓康乐,带领全县人民兴建宜居家园、发展特色产业、保护自然资源。县委县政府、县农业农村局引导百姓克服对草果种植的担忧,把专家请进来,让“福果”走出去,以产兴农。目前,县域内草果种植面积已达56.55万亩,产量占全国的60%。
草果育种试验田
福贡县山高谷深,交通相对不便,县域内仅有二级公路,从福贡县出发到保山市需要四小时的车程。随着福贡的发展,交通不便带来的一些现实挑战也愈发凸显。假如高速公路延至福贡县城,两地的通勤时间将被缩短一半。
交通不便也制约着医疗和教育的发展。当地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。长期以来,各学校只能通过网络学习教学理念,老师们表示,希望有志青年能够来县里支教,使福贡的孩子们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条件。
由党员捐献的房屋改造成的亚坪警务室
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。未来,福贡县将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,全力走出新时代人福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00-2023 by www.jiaoyu.yzbytv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邮箱 : 5 516 538 @qq.com